法学院党委副书记 吴锦展
高校廉政制度指的是一系列用来规范高校行政管理人员与师生正确行使公共权力的规章制度、文件通知、条例规则等。高校廉政文化的内涵有广义、狭义两种,广义的廉政文化包括廉政制度。我今天讲的是指狭义的廉政文化,指在校园文化建设中陶冶师生员工情操,促进师生养成良好品德修养的廉政知识、廉政精神,以及公平、公正、和谐的育人环境等。高校廉政制度与廉政文化犹如高校廉政建设的两翼,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必须让文化的“软实力”与制度的“硬约束”同时发挥作用,才能更好地促进高校廉政建设。
一、高校廉政制度的内容体系
高校廉政制度主要包括党风廉政制度、业务管理制度、教育行业制度三类。
1.党风廉政制度,主要指针对党风廉政建设的具体环节、党员领导干部管理、议事规则、权力监督等方面的制度。包括针对党风廉政建设的责任主体、实施过程、考核及问责的系列制度;关于重大事项集体决策制度、各级党委行政议事规则相关规定;关于针对权力监督的相关制度等。
2.业务管理制度,主要指对高校行政权力运行、教学科研管理过程及人、财、物的管理等。包括对人的管理制度:如干部的选拔、考核与管理;教师的招聘、职称评聘等;财务管理制度:对预算、审批权限、审批程序、报销等;资产管理制度:如国有资产管理,物资与设备采购等;审计制度,如定期审计、专项审计、离任审计等。
3.教育行业制度,主要指师德师风、学术规范、科研项目、学科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包括对师德教风的管理规定;对学术规范的相关规定;科研项目与学术交流的管理;学科建设制度;学生管理制度等,如评奖评优、奖学金发放、学位授予等的规定。
二、高校廉政文化的内容体系
高校廉政文化主要指具有教育行业特点的廉政价值观和精神实质。包括党员干部和教职工的廉政意识、敬业意识、职业操守和学生的廉政理念、学术规范等。 同时包括“能起到提醒、警示和示范作用,有助于人们净化灵魂和提升境界的场所、设施、平台、图书、榜样、景物等”
高校的廉政文化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一是廉政主题教育。 包括对党员领导干部开展的廉政勤政教育,对教职工特别是一线教师开展的师德师风教育, 对在校大学生开展的廉洁普识教育。
二是理论研究宣讲。比如专门成立专门的研究机构,比如廉政文化研究院等;比如加强学科建设,聘请专业人士授课讲座;组织安排廉政制度文化建设相关课题研究等。
三是廉政文化活动。比如廉政教育专题讲座、廉政文化教育月;社会热门话题报告;还有组织社团活动,开展廉洁廉政辩论赛、演讲会、书画摄影、研讨会。
四是宣传平台建设,包括廉政主题广场、廉政专题图书室、宣传栏、板报,廉政主题网站、微信平台等。
三、高校廉政制度与廉政文化的辩证关系
1.高校廉政制度是明确的流程、规范,是一种刚性的约束,它可以通过移植、借鉴 的方法迅速改革;高校廉政文化主要通过潜移默化的影响,发挥教育、激励、熏陶、凝聚作用,是一种润物细无声的力量,它并非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逐步积 淀的过程。 从功能导向看,高校廉政制度主要通过机制的约束、流程的规范来预防与惩治腐败,重在 “抑恶”;高校廉政文化主要是通过树立典型、举办活动从正面倡导向善的力量,重在“扬善”。
三、构建高校廉政制度与廉政文化互促机制
针对目前高校廉政制度与廉政文化互促机制中存在的问题,努力的方向如下:
(一)以廉政文化建设提升廉政制度建设功效
进一步寻求高校廉政制度建设中的文化因子,探寻制度设计、执行、监督等环节的文化依据,使廉政文化成为制度的有力支撑。
比如:制定廉政制度时,广泛听取意见,提高廉政制度制定的科学性。宣传教育时,注意对党政管理,教学科研管理、专业教师、在校学生等分类开展廉政教育,提高针对性。在监督方面,营造监督氛围,细化监督流程,引导师生共同参与。
(二)以廉政制度固化廉政文化建设成果
进一步寻求文化与制度之间的联结点与着力点,用制度的“刚性”促使廉政文化形成深入人心的影响效力。
比如:工作职责制度化,强化廉政文化建设的责任意识。考核机制常态化,提高师生参与廉政文化建设积极性。惩处机制严格化,营造风清气正的校园廉政文化氛围。
建立廉政文化与廉政制度的互促机制,目的是在更高层面上建立起大廉政建设的概念,促进廉政文化对廉政制度理论指导、价值导向、氛围创造、 心理认同更广维度和更深层面的“软实力”影响;促进廉政制度对廉政文化物质保障、稳定固化、硬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