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纪律检查委员会
首页|部门概况|工作动态|宣传教育|法规制度|警钟长鸣|监督监察|廉政文化|资料下载|信访举报
理论研究
完善制度建设纠治高校“... 11-15
高校廉政制度与廉政文化建设 11-15
中国共产党百年大思政格... 11-15
新时代背景下基层政治生... 11-15
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法治... 11-15
更多>> 
请输入要搜索信息的内容!
信访举报

招生监督电话:0375-2089098

举报信箱:jw@huuc.edu.cn

书记信箱:jwsjxx@huuc.edu.cn

举报电话:0375-2089310

信访接待室:行政楼416室


 
理论研究
新时代背景下基层政治生态的不良表现及精准矫治对策——基于政治生态学分析视角
2021-11-15 15:24  

马克思主义学院王艳飞

[摘要]基层政治生态建设是政治文明建设最基础的关键环节,建设得好坏直接关乎着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决定着新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最终趋势。当前,我国基层政治生态建设仍然存在着“投其所好”的“围猎”现象、“任人唯亲”的“圈子”现象、“权力寻租”的“特权”现象、“工作拖沓”的“懒政”现象等不良表现。究其原因,既有基层意识形态领域政治信仰缺失,也有治党实践层面顶层设计“一刀切”;既有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人才短缺,也有政治运行领域权力监督“失位”等多种原因影响。优化基层政治生态必须在厘清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生态不良表现和政治生态治理之间内在逻辑的基础上,既要强化党内政治教育实效性,也要优化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既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也要健全基层组织监督机制,持续搞好基层政治生态的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关键词]新时代 基层政治生态 不良表现 精准矫治对策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自然生态要山清水秀,政治生态也要山清水秀。”[1]解决党内存在的诸多不良表现,必须塑造一个优良的党内从政环境,也就是要形成一个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政治生态既是检验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好坏的重要标尺,也是判断党员干部党性、觉悟、作风整体状况的主要依据。作为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政治生态是最主要、最基础的关键环节,建设得好坏在一定意义上直接影响着党员干部的精神状态,决定着全党政治生态建设的发展趋势。“欲筑室者,先治其基。”[2]改革开放四十多年来,我国基层政治生态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国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现状仍与政治文明建设的要求存在较大差距,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思考当前我国基层政治生态建设存在的一系列病态问题(不良表现)。既要从思想意识层面上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深化对基层政治生态现状的正确认识,又要从体制机制层面对如何搞好基层政治生态建设进行改革创新,努力营造优良的基层政治生态环境。本文拟从政治生态学视角分析新时代基层政治生态存在的诸多不良表现,进而提出精准矫治这些不良表现的具体对策与建议。

一、新时代背景下基层政治生态存在的不良表现

“政治生态学把政治系统看做一个有机的整体,也就是视为有生命的系统,从而运用生态系统的观点理解和把握政治机体的内在结构和联系,以便科学地认识政治现象。”[3]基层政治生态是保持新时代中国政治体系正常运行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基层党组织政治运行状况和政治发展环境的主要指标体系,直接体现了一个地方政治生态环境的优良与否。党的十九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以高压态势在全党范围内全面从严治党,全方位、宽领域、立体化和多层次加强政治生态建设,查处了一大批不良基层政治生态案件,极大地改善了基层政治生态环境。但是仍要清醒地认识到,新时代背景下,一些地方政府、重要部门和核心领域还存在诸如“投其所好”的“围猎”现象、“任人唯亲”的“圈子”现象、“权力寻租”的“特权”现象、“工作拖沓”的“懒政”现象等(病态问题)不良表现,实现“山清水秀”的基层政治生态任务依然异常艰巨。

(一)“投其所好”的“围猎”现象

“围猎”在词汇学上原本是狩猎的一种用语,也就是从四周围拢起来猎捕禽兽。从政治生态学视域来看,“围猎”用来比喻一些投机钻营之人用各种各样的手段拉拢腐蚀能够给其带来巨大利益的领导干部,不同的是拉拢的手段与围猎禽兽的方式存在本质上的区别,围猎禽兽主要以刀枪棍棒为主,而围猎所谓的领导干部主要以钱财、美色、利益等投其所好的黑色陷阱”。这些陷阱通常来说是“围猎者”精心设计的腐败利益链条,引诱一些领导干部放弃原则而成为围猎的对象,自此坠入腐败的深渊而欲罢不能,最后对政治生态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严格自律,要注重防范被利益集团 ‘围猎’,坚持公正用权、谨慎用权、依法用权,坚持交往有原则、有界限、有规矩。”[4]然而,喜好是人之天性,领导干部也有常人的喜好。志趣爱好原本可以陶冶情操、修身养性,但往往成了投机钻营者围猎的“痛点”。从当前基层违纪违法的案例来分析,一旦领导干部的权力与其兴趣爱好掺和在一起,兴趣爱好就很有可能成为投机钻营者摧毁他们最后一道心理防线的“利刃”,变为管窥他们内心、突破他们廉洁防线的裂缝。正所谓:“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无蜜不招彩蝶蜂。”一些领导干部所谓的“爱好”正是投机钻营者主动投其所好以换取不正当利益为目的而围猎的原因所在。从这种意义上来说,一些领导干部过分沉溺于“爱好”,痴迷于各种形式的“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品鉴会”等活动,在活动中痛失了自我;还有一些领导干部深谙其中敛财的“黄金通道”,以“爱好”作为伪装自己的“遮羞布”,理直气壮地收受各类有价礼金、珍贵玉石、名人字画、天价手表、高档汽车和山顶别墅等来者不拒……所谓的“爱好”,自然失去了其为民服务的初心,成为腐败堕落的源头。

(二)“任人唯亲”的“圈子”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是检验我们党管党治党是否有力的重要标尺,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是一项持久的工作。”[5]选人用人既是关乎政治生态优良与否的内在要求,也是我们党管党治党的核心要义,它从根本上决定着我们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但在基层政治生态中却依然存在着任人唯亲的“圈子”现象。一些领导干部凭关系亲疏远近选拔和任用辖区干部,将“一子出家,七祖升天”运用得出神入画;实在人、干活人、正直人、脚踏实地的人往往受到冷漠、孤立和被边缘化,出现了劣币驱良币的“官场逆淘汰”;一些基层单位表面上严守政治纪律与政治规矩,实质上以“萝卜招考”形式在选聘过程中搞暗箱操作,一些所谓的老乡圈、同学圈、同门圈、战友圈、麻将圈等关系学、官场学和潜规则在招考过程中由有形的考试变通为隐形的圈子,致使跑官卖官的现象越来越隐蔽,使得一些无才无德的人进入到党的组织内部,玷污了党和国家的政治“血液”;还有一些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喜好搞“山头主义”,擅长选边站队、拉帮结派,始终沉迷于“入党不入伙,等于白忙活”的“小圈子”,“江湖义气”浓郁,将工作场域变为兄弟团体,放弃原则、相互勾结,上演着一场由人身依附主宰的“政治赌博”大戏,将公权作为个人谋取私利的“铺路桥”。这些低级庸俗的政治生态现象严重损害了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严重败坏了新时代的党群关系,使得党和国家的政治公信力和执行力受到普遍质疑,广大党员干部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取得人民群众的支持与信任。

(三)“权力寻租”的“特权”现象

从政治生态学角度来看,“所谓特权是指个人或集团凭借经济势力、政治地位、特殊身份等享有法律认可和政策规定之外的、以利益分配不公平为基础的特殊权力或特殊权利。”[6]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采取得力措施,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7]特权实质就是绝对权力的一种外在表现,尤其在基层政治实践中由于封建主义“官本位”的影响,绝对权力必然滋生绝对腐败,不仅直接割裂党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而且间接腐蚀党和国家的执政根基。当前,一些领导干部特权思想在其大脑中恶性膨胀,利用手中的权力大搞权力寻租、以权谋私的活动,致使特权现象凭借其本性肆意扩张,侵蚀到党内政治生活的各个领域,自然而然地影响着一部分党员干部的思维存在和行为方式,这是封建官僚主义遗留下来的一种极端特权现象和特殊表现形式。一些党员干部手中被组织赋予其一定权力后,就被权力冲昏了头脑,整天满脑子想着的不是如何为人民谋福利,而是毫无羞耻地以“当官发财,为人民币服务”作为自己的人生目标,把组织给予的公共权力作为自己奢靡腐化的工具,经常思索着怎样“披着合理的外衣”挥舞手中的权力中饱私囊,以权权交易、权钱交易和权色交易为主要目标,纸醉金迷、腐化堕落,忘记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初心和使命。还有一些领导干部滥用职权或者利用职务上的影响,通过违规干涉和变相插手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征地拆迁、房地产开发、政府采购招标、矿产资源开发和企业经营监管等等,向相关部门、机构的有关人员以授意、暗示和传递信号来影响相关单位、部门和企业的正常经营,甚至通过直接干预相关监督和执法部门的正常工作,为自己谋取红利或大量特殊利益,致使本应为党和国家服务的公共权力变成了谋取私利的特权。

(四)“懒政怠政”的“不作为”现象

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调研时指出:“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在干部作风。”[8]毋庸置疑,党员干部的作风在一定意义上来说直接关系着党和国家的形象,关系着我们党能否长期执政。正是我们党的历代领导始终以“两个务必”为根本要求加强作风建设,我们党才能在引领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航程中掌舵把向。然而,新时代背景下,我们党仍面临着诸如脱离群众、官僚主义、形式主义、胡作非为等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工作拖沓、支乎应付、懒政怠政、为官不为,特别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占位不谋事、专权不揽责、出工不出力等磨洋工现象的确令人担忧。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在实际工作中习惯于“没好处不办事”的惯性思维,在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仍然一切以利益为前提,如果工作没有好处利益可言,往往在工作中懒政怠政、不作为,“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悠哉悠哉混日子;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习惯于“蹲在办公室里装样子”,官僚习气浓厚,整天围着办公桌转,缺少蹲点下基层搞调研的勇气,特别是少数基层主要领导干部“只图简单省事”习惯于口头管理,整日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用于听汇报、看文件的传统管理工作上,工作方式僵化生硬、简单粗暴,完全不顾及基层人民群众意愿,制造人为性的干群矛盾,甚至诱发了一些群体性对峙事件,造成干群关系一度紧张;一部分基层领导干部习惯于“四平八稳”过日子,专做“害怕出事担责”的“太平官”,仅仅计较个人得失,只怕出现与己无益的半点失误挫折,于是在实际工作中因循守旧、墨守成规、畏首畏脚。上述基层政治生态中存在的作风问题的确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必须要有标本兼治的治懒治庸举措。否则,“懒政怠政”的“不作为”现象就难以在较短时间内有彻底的改观。

二、当前基层政治生态存在不良表现的原因分析

事物的发展往往是由诸多相互联系的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基层政治生态运行的状况如何,往往是一定时期内多方面影响要素交互作用、相互影响、互为抑制的综合体现。当前,造成基层政治生态存在的病态问题因素诸多,既有基层意识形态领域政治信仰缺失,也有治党实践层面顶层设计“一刀切”;既有干部队伍建设方面人才短缺,也有政治运行领域权力监督“失位”等多种原因影响。对此,既要用辩证思维的方式重点分析当前基层政治生态不良表现的内生性原因,也要用系统思维的观点准确判断造成这一现状的外衍性原因,从而努力为构建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环境提供客观依据。

(一)基层意识形态领域:政治信仰缺失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共产党人如果没有信仰、没有理想,或信仰、理想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必然导致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9]作为党的政治生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意识形态领域特别是基层意识形态领域直接体现着基层党员干部的精神面貌和状态,基层政治生态优化最为艰难的主要原因就在于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状况。而基层党员干部的政治思想观念作为基层意识形态的主要内容,是全体党员干部的精神支撑和内在定力。党的十九大以来,随着党中央持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实践,基层党员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获得了较大的提高,基层政治生态状况明显好转。但是,由于传统文化糟粕因素和资本主义腐朽落后思想的错误影响,致使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理想信念丧失、道德沦丧,利己主义、享乐主义思想日益膨胀泛滥。正如有学者所指出的那样:“政府一旦陷入“塔西佗陷阱”中,老百姓就会成为‘老不信’。”[10]同理可得,党员干部一旦丧失了理想信念也将成为另一种类型的“老不信”。一方面,一部分党员干部思想深处由于受到封建主义“官本位”的渗透,继续践行着“入党为当官”“当官为发财”的错误理念,成为投机钻营分子投其所好的主要对象;另一方面,一部分党员干部政治信仰严重缺失,往往不信马列而信鬼神,一旦遇到工作和生活中的困难或挫折,不是寻求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而是私下装神弄鬼、求神保佑。上述原因只会使基层政治生态越来越浑浊,进而成为影响基层政治生态优化的现实因素。

(二)治党实践层面:顶层设计“一刀切”

贯彻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战略要求既是教育和引导党员干部按照党内政治生活制度严格要求自己的重要举措,也是强化党组织自身政治功能、优化党内政治生态的重要途径。党的十九大指出:“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11]广大基层党组织基本上都能够按照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实践要求切实加强和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真正提升党内政治生活质量,奠定了基层党内政治生态优化的坚实基础。但是,基层党组织要落实党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顶层设计及具体方针、政策最终要体现和落实在党员干部的具体行动上。由于基层党组织所面临地区差异、个体差异和党员成分等具体问题和实际状况不尽相同,致使部分基层党组织在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方针政策过程中极易出现“错轨”。一方面,一部分基层党组织未能结合自身实际强化党的作风、纪律、组织和群众建设,对于党中央实施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顶层设计理解不到位,搞“一刀切”,盲目照搬照抄,致使部分基层组织党员干部在理解治党方针政策方面不够透彻,从而容易引起具体实践操作层面的“中梗阻”。另一方面,一部分基层党组织未能真正从如何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视角出发,不仅缺乏系统、科学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的时代责任感,也缺乏创新党内政治生活方式的内在动力,致使在全面从严治党教育过程中往往形式主义严重,严重影响了基层政治生态的良性发展。

(三)组织建设方面:高素质人才短缺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12]基层党组织是我们党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战斗堡垒,是我们党彰显执行力和战斗力的重要基础。基层政治生态优良与否关键在于基层党组织,而基层党组织能否兴旺发达重点在于拥有高素质的人才。正是在这种意义上来说,基层党组织担负着我们党组织广大基层党员贯彻落实党的政治理念、政治目标和政治任务到基层社会的重要责任。这就势必要通过党组织来广泛吸纳或培养基层专业技术人才,优化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结构,提升基层党组织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这是搞好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重要保障。党的十九大以来,为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我们党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吸引高层次人才到基层建功立业的新政策,并取得一定的明显成效。但随着我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步伐的不断加快,基层党组织缺乏一支真正能够扎根基层、无私奉献的高素质专业人才队伍。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如下:基层党组织内部结构不尽合理,整体素质偏低、高学历文化程度人数较少、队伍整体趋于老龄化、高素质人才流动性较大;人才队伍培养实效性不强,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培养内容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人才创业积极性相对低下,一部分基层组织人才未能摆正所处位置,只讲索取、不愿奉献、只顾眼前、不管长远。这些原因不仅是当前基层人才队伍建设的内生性因素,也是影响基层党组织稳固执政地位的衍生性因素。

(四)政治运行领域:权力监督“失位”

权力监督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的关键所在,是保障政治运行的重要前提。正如习近平所强调:“要督促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切实解决基层党的领导和监督虚化、弱化问题,把负责、守责、尽责体现在每个党组织、每个岗位上。”[13]权力往往导致不同程度的腐败,绝对权力极易诱发绝对腐败。在我国,党和国家的性质直接决定了任何人都必须以法律为依据行使权力,必须以为人民服务为出发点和归宿,主动接受人民的全程监督,不允许有凌驾于人民利益之上的特殊权力。在基层政治运行过程中,只有让公权力处于制度化的党内监督和常态化的党外监督之下,进而形成基层组织公权运行的合力监督环境,这就势必要架构起基层党内监督和人民群众监督之间的有效衔接,最终才能营造党内良好政治生态环境。然而,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基层政治实践表明,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纵深推进,基层组织的公权运行缺乏应有的监督合力,致使一部分基层党员干部腐败现象呈现几何数增长,进而引起基层党组织特权行为的恶性泛滥和党内贪腐现象的“聚合效应”。当前,由于一部分基层党员干部人为性地滥用公权力而诱发的烈性腐败现象时常发生,尤其近年来“小官巨腐”、“村官巨贪”等案件屡见不鲜,一定意义上已经成为抑制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环境优化的原发性“政治毒瘤”。究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基层党组织缺少行之有效的合力监督机制,基层党组织内外合力监督体系存在“失位”现象,致使基层党组织内部监督与外部监督之间呈现“融通壁垒”困境,两者之间难以形成良性互动与有效衔接,进而使一部分基层党组织政治生态变得“邪气横生”,严重破坏了我们党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

三、新时代基层政治生态精准矫治的路径选择

优良的基层政治生态是近百年来我们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确保我们党能够长期执政的有效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治生态好,人心就顺、正气就足;政治生态不好,就会人心涣散、弊病丛生。”[14]新时代背景下,优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必须在厘清基层党组织的政治生态不良表现和政治生态治理之间内在逻辑的基础上,以问题导向为前提,准确把脉诸多不良表现的内在原因,科学探索标本兼治、全面系统的精准矫治对策和路径,既要强化党内政治教育实效性,也要优化基层组织人才队伍建设;既要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也要健全基层组织监督机制,持续搞好基层政治生态的综合治理,不断提升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的系统化和规范化。

(一)强化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提升基层政治生态凝聚力

“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源。”[15]中国共产党近百年来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就在于我们党善于通过党内思想政治教育不断自我提升和完善,从而确保全党在思想与行动上高度统一。新时代,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标志之一,党内思想政治教育是引领我们党始终成为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先锋队的根本性教育,它决定着我们党能够战胜前进过程中面临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加强党的建设,首要任务是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关键是教育管理好党员、干部。”[16]因此,要想真正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政治生态,就必须强化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持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凝聚力。一方面,要加强常态化的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孕育基层党组织健康向上的党内政治文化。正如列宁同志所指出:“政治文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真正的共产主义者。”[17]由于受到基层政治现状、传统习俗和文化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基层社会难以塑造出优良的党内政治文化,致使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相对较差。鉴于此,亟需加强常态化的党内思想政治教育,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在持续“充电”中坚定理想信念,拧紧思想防线这个“总开关”,熔铸精神之钙、筑牢信仰之基、矫正思想之舵,从而涵养基层党员较高的政治认知、浓郁的政治感情、坚强的政治意志和正确的政治态度,引导基层党员干部自觉把坚定政治信念付诸于具体行动中。另一方面,要继续强化问题意识,破解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的现实问题。针对党内政治生活中出现的错误观念与模糊认识,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持续精准发力,充分发挥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生命线的重要作用,科学运用思想建党这个行之有效的传家宝,找准党员干部的思想深处的疑难杂症,自觉从思想深处铸牢基层党员干部真正爱党、忧党、兴党、护党的政治意识。只有这样,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才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要针对党内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和吸引力不强的问题,通过开展座谈会、研讨会、红色教育专题、故事党课、定期参观红色教育基地、专题组织生活会、实施“互联网+”政治教育等学习方式,及时将重大理论及现实问题以喜闻乐见的方式讲清楚、讲明白,使大道理变得通俗化、大众化和透彻化,不断增强党内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实现基层党内思想政治教育真正落地生根,营造风清气正的基层党内政治生态。

(二)促进基层组织治理现代化,强化基层政治生态塑造力

“根深才能叶茂,本固才能枝荣。”[18]基层组织处于党的政治体系的“神经末梢”,是我们党能够长期执政的根基,是基层政治体系中的主心骨。新时代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必须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顶层设计,才能最大限度地将人民群众广泛动员起来,为完成党在新时代的基层政治任务、实现党的基层治理现代化目标提供汩汩动力源泉。一方面,要提升基层党组织的“自治”能力。加强基层党组织自身建设,促进基层组织治理现代化,必须充分调动基层党员干部的主动性、创造性和创新性。这就要打破过去传统机械、固化、唯上的惯性政治治理模式,提高基层党建在优化基层政治生态中的工作效率,促进基层党组织在提升治理现代化中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使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深刻意识到,只有锻造风清气正的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才能形成基层党组织健康稳定发展的内在动力。另一方面,要将基层政治生态治理纳入法治化轨道。基层党组织的肌体健康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能否构筑党内政治生态的法治屏障。要通过开设常态化的普法讲座、开展法治进基层活动和制作法治宣传版面等形式,在基层积极培育和宣传法治文化,使基层党员干部在法治思维框架内科学有效处理和解决党内出现的诸多不良现象和病态问题,严厉打击和杜绝基层政治治理中存在的“拉票贿选”、“跑官买官”、奢侈腐化等违法乱纪现象,坚决抵制基层政治生态中存在的“宗派主义”、“团团伙伙”、“山头主义等现象的日益泛滥,真正把基层政治生态建设纳入法治轨道,确保基层政治治理现代化依法依规有序推进。此外,要在基层组织政治治理中渗透德治思维。充分利用微博、QQ、抖音、微信公众号等自媒体在基层政治生态建设中的传播作用,使基层政治治理现代化与新时代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深度融合,通过“互联网+基层政治治理”这一方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迅速在基层政治治理现代化中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潜移默化地对基层政治生态建设形成“软治理”模式,从而在净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焕发基层政治生态文明新气象、新生机。

(三)优化基层组织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基层政治生态辐射力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19]作为党和国家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核心力量,基层干部队伍不仅担负着深入贯彻执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重要职责,也肩负着联系和服务人民群众的主要任务,是营造优良基层党内政治生态的关键所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归根到底在培养造就一代又一代可靠接班人。”[20]换言之,新时代,我们党不仅要依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际发展需求,选培一批素质高、能力强、结构优的年轻基层干部,也要根据“十四五”规划的战略发展需要,建设一支真正能够扎根基层、支援基层、奉献基层的优秀基层干部队伍,持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号召力和辐射力,这是构建基层良好政治生态的内生性动力。一方面,选优配强基层干部队伍,形成“头雁效应”。基层政治生态的优良程度一定意义上取决于基层干部的整体状况,选好、用好基层干部不仅对建强基层干部队伍具有“罗盘针”作用,而且对基层政治生态整体状况具有“加速器”作用。因此,要创新选人用人的固化模式。不断打破干部选拔任用的传统思维,突破所谓的“编制”、“职称”和“职位”的束缚,依据“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选人用人原则,从各行各业中将那些热爱基层工作、了解基层工作、政治素质高、愿为群众办事的人才充实到基层干部队伍中来,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新的活力,进而强化基层组织的整体功能。另一方面,要筑牢基层干部的思想防线,防止出现“木桶效应”。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时强调:“我们党要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就要不断推进自我革命,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从思想上正本清源、固本培元,筑牢思想道德防线,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时刻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21]要想保持基层政治生态的风清气正,关键在于着力打造一支忠诚干净担当的基层干部队伍。对于基层干部而言,只有始终坚定理想信念,补足精神之钙、坚守信仰之基、掌稳思想之舵,铸就“金刚不坏之身”,才能真正抵制各种利益诱惑,始终将为民初心体现到实际行动中去,既能沉下心去做人民群众看得清、能摸着、有实惠的实事,也俯下身子做那些能够为国家打基础、谋长远、有实效的好事,在一心为民中筑牢自己的思想根基,在赢取人民群众信任中彰显真实的人生价值。

(四)健全基层组织监督机制,强化基层政治生态约束力

“经国序民,正其制度。”[22]制度是决定党和国家事业能否永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构建一套经世致用的权力监督机制,既是新时代我们党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强化基层政治生态约束力的核心所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续健全制度、完善体系,使监督体系契合党的领导体制,融入国家治理体系,推动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治理效能。”[23]当前,面对国际国内呈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基层党组织要想将组织优势彻底转化为治理优势,必须健全基层组织监督机制,真正营造海晏河清的基层政治生态。一方面,完善基层党组织常态化监督机制。围绕目前我国基层党组织存在的监督力量极为薄弱、同级之间监督不到位等突出问题,健全和完善指向明确、层次清晰、协调一致且实用性和约束力明显的监督机制,规范和严肃基层党内政治生活,疏通基层组织党内民主监督的正常渠道,细化和量化基层党组织党内监督主体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成立基层监督委员会,强化常态化约谈制度,确保基层党内监督机制的有效实施,促进基层党组织党内监督实现立体化和全覆盖。另一方面,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廉政机制。基层党员干部廉政机制为净化基层党内政治生态明确了“红线”。健全基层党员干部廉政机制,规范基层党员干部的主要职责和权力目标,强化其廉洁从政主体责任和追责内容,预防和查处基层党员干部存在的不作为、乱作为、慢作为以及打太极等懒政怠政问题,加强基层党员干部微腐败治理和惩处力度,通过经常性地观看全面从严治党的警示案例,持续增强基层党员干部“以案促改”的廉政意识,将基层党员干部廉政机制贯穿于基层党建的全领域和全过程,真正使基层党员干部在优良的党内政治生态环境中愉快工作和生活。

参考文献:

[1]营造“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EB/0L].人民网.(2015-03-13).http://cpc.people.com.cn/n/2015/0313/c78779-26690297.html.

[2][宋]苏辙.苏辙集(新论中)[M].北京:中华书局,1990:12.

[3]刘京希.政治生态论[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8-9.

[4]领导干部要警惕被“围猎”[EB/0L].人民网.(2017-02-28).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7/0228/c40531-29 111653.html.

[5]习近平用这把“尺子” 检验管党治党是否有力[EB/0L].党建网.(2017-03-27).http://www.wenming.cn/djw/shouye/toutiao/202006/t20200601_5648972.shtml.

[6]桑学成,王金水.破除特权思想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3(6):55.

[7][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88、411.

[8][15]周远廉.习近平用典(第一辑)[M].北京:人民日报出版社,2018:34、56.

[9]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9:228.

[10]杨莘.略论“政治信仰缺失”的成因与对策[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6(12):22.

[11]中共中央.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6.

[13][2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546.

[14]桑林峰.把政治生态建设作为基础性经常性工作[N].中国纪检监察报,2020 -07-28(2).

[16]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172.

[17]高熔婉.探究列宁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基本原则[J].党史博采,2018(04):32.

[18]白宇.历史大势不可挡[N].人民日报,2020 -08-17(6).

[19]毛泽东.毛泽东文集(第二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26.

[20]钱中兵.加强理论修养不断修炼自我[N].人民日报,2020 -03-01(1).

[21]习近平.习近平谈我们党如何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EB/0L].共产党员网.(2019-07-24)http://www.12371.cn/2019/07/24/ARTI1563960024664683.shtml.

[22]李浩然.“经国序民,正其制度”[N].人民日报,2019-11-03(5).

上一条:中国共产党百年大思政格局中的廉洁形象建设
下一条:中国共产党百年廉政法治建设的历程与启示
关闭窗口
 
 
 

地址:河南省平顶山市新城区河南城建学院纪检委 邮编:467036 E-mail:jw@huuc.edu.cn
电话:0375-2089310 传真:0375-2089310